釋迦擷取若干婆羅門教教理,並加入自己的思想,融合成為佛教教義。釋迦牟尼所講的教理大致包括:四聖諦、六道輪迴、業力說、五蘊、三法印。
‧四聖諦:諦是「真理」的意思。四聖諦為苦諦、集諦、道諦與
滅諦。
(一)苦諦:釋迦認為人從一出生到死為止,一直在「八苦」的波
浪中翻滾。人生八苦乃指: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憂悲惱
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所欲不得苦。八苦的根源稱為
「無明」,是一切惡事的根源,無明生出「貪、瞋、痴」三
毒,造成了人生八苦。
的源由係由因緣和合而成,又稱為「因緣論」或「緣起論」。
在因緣論中,釋迦以「十二因緣」說來解釋人的痛苦,後來佛
教徒更以十二因緣貫穿前世、今世與來世。
釋迦認為人因有「無明」的「因」,故「緣」出前生的行為,又因前生行為的「因」,而「緣」出心靈意識,如此一直緣下去,最後因為人有生,故緣老死。但非常諷刺的是:對於十二因緣的第一個起源 - 「無明」,佛教徒卻無法解釋它的因緣起由。
(三)道諦
釋迦主張以三十七道品的修行,來脫離十二因緣的輪迴之苦,
其中最主要的八正道分別為:
(1)正見:對佛教有正確的認識。
(2)正思惟:化正見為求道的理想。
(3)正語:不妄言。
(4)正業:不殺、不盜、不邪淫。
(5)正命:過規律的佛教生活。
(6)正精進:斷惡念、生善法。
(7)正念:立志修道。
(8)正定:虔修禪定。
強調修道者可靠己力,集中心力、控制自己、除去惡念、逐漸洞悟佛法,以求得身心的解脫。
(四)滅諦:滅諦是佛教徒畢生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就是指人修道成功後,脫離生死輪迴的境界,進入「涅槃」。佛教徒懼怕生死死生的輪迴,因此,涅槃就是一個沒有再生再死的地方。尚活著的修行者因仍有肉身色心,祇能到達「有餘涅槃」,只有在死後才能進入「無餘涅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