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雷久南 博士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breath_yblog/article/5387903
壹. 導讀
作者簡介
雷久南 博士1951年出生於台灣台南,14歲隨父母移居美國。
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化學博士後,曾於德州癌症中心服務十年,專門研究癌症的預防與治療。
經過多年的教學及研究心得,創辦琉璃光養生世界及琉璃光雜誌,提倡以自然方法回歸身心的喜悅。
1990年起每年巡迴世界各地演講及舉辦研習營,得到廣大迴響,許多人經由這些身ˋ心ˋ靈的整體轉換,啟動康復的潛能,學習健康的飲食,恢復溫暖情感的知覺以及與自然能量相接的方法,為人類、環境、地球的整體健康灑下無以數計的推動種子,共創宇宙生命零污染的21世紀。
卷一.我在吃什麼?-----新食補觀
邁開健康的腳步
(一) 飲食習慣的改變
第一步:從最容易的做起-每天中餐或晚餐增加一碗有風味的生菜沙拉,以自己喜歡的材料開始。改吃一部份糙米和全麥麵包;葷菜少用一半,增加蔬菜、豆類和穀類;油、鹽、糖減少用量。
第二步:(也許是一星期、一個月、或一年之後)葷菜再減一半,改吃糙米和其他五穀雜糧。不再用白糖、白鹽,改用紅糖、味噌調味。一天三分之一飲食為生食新鮮蔬果。
第三步:完全以五穀雜糧、新鮮蔬菜水果為食。一天50%是生食新鮮的蔬果。身體排毒的各種方法依自己身體的需要配合進行。
(二) 自我心理的改變
我們的人生觀、自我看法及信仰和健康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第一步是認識自己,覺察哪些看法是對自己有益,哪些是障礙自己的,同時並採取積極的態度,多做有益自己和他人的行為。
第二步是採取不同的懺悔方法,將心的污染排除。任何不是出於愛心的所作所為,即是污染。心的污染減少時,心情會改善,做事情也順利,[運氣]也會改好。
第三步是深入探討人生的目的,尋找讓我們振奮的目標。這個目標要能長久、徹底的利益眾生。
消化系統的保健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從口腔分泌唾液開始,這一步靠細細嚼來完成工作。食物送到胃,胃液繼續消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工作。接著半消化食物到小腸,加上胰臟分泌的消化液和肝臟所分泌的膽汁等,繼續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消化。脾臟也參與消化的工作,主要是維持血液的健康和清潔,在消化開始以前及之後,脾臟都會大於平常。
消化後的食物主要在小腸吸收,最後到大腸靠微生物分解,做最後的吸收,所有剩的殘餘廢物由大腸排出。整個過程在正常情形下大概要十二小時,也就是早餐的廢物在當天睡覺前排出體外,中餐在第二天一早起床排便,前晚的晚餐則在早餐之後排出。
人體的消化系統與草食動物接近,人類的消化系統是適合消化高纖維的食物,因此保健的第一原則是指吃高纖維的植物食品。消化系統的毛病,都來自吃動物性食物和加工(去除纖維的)食品。
吃肉胃酸更酸
急性胃病的現像是沒有胃口、想吐、食後胃不舒服,引起原因有燒傷、手術、服用阿斯匹靈或其他藥物、細菌感染或化學污染;慢性的胃病則可能為十二指腸炎或胃癌的主因,胃酸過多是引起胃病和潰瘍的原因。為了要消化動物性高蛋白質食物,胃液的酸度會增加,一方面透支胃功能,另一方面,酸度也破壞了胃表面造成潰爛。食用雞類和牛奶是此菌的主要禍源,牛奶中和胃酸讓細菌逃過胃酸的控制。
不完整消化的食物
吃的食物複雜化,對胃和整個消化系統是負擔。譬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消化所需消化液不同,同時食用則兩者都不能完整消化,並造成胃功能的透支,會有不消化感和疲勞感。肉食動物不吃碳水化合物,草食動物不吃肉,只有人是有草食動物的消化系統,但也吃肉,難怪人有那麼多的慢性和急性胃病。
大腸應該是二吋寬,但長期宿便累積使通道也許只剩鉛筆寬。一旦有便秘,也讓寄生蟲有住宿的環境,寄生蟲會在內臟穿洞繁殖,新陳代謝的廢物會引起氣喘、風濕、敏感等。
體內大掃除
根本對制法就是體內大掃除,每天喝二茶匙蘋果醋對溫水來預防寄生蟲的生長,一星期一日的水斷食或水果餐都有助於腸內大掃除.飲食清淡自然,每餐種類(穀物)不要太多,水果單獨吃,蔬菜和碳水化合物相配或和豆類相配都很好,高蛋白質食物不和碳水化合物同時吃。一天三餐,早餐最好是水果,中餐可以不同的蔬菜,生熟都可,加上種子類、南瓜子、葵瓜子、再加穀類,晚上也是如此。水果可在二餐之間當點心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