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證得法身即是自利行的圓滿,而就「道」的次第而言,必須圓滿成就自利及


 


利他二行。修行者一方面發大願心利益一切有情眾生;另一方面進行馴心以達


 


完全的覺悟。結果,就「果」的次第而言,報身與應化身便會自然顯現,諸


 


佛即因此而得以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諸佛為何要分別施設報身與應化身來利益眾生呢?這是有差別的,為了接


 


即將開悟或具有大乘種性的菩薩,因而設施報身(或稱極樂身);另外,為


 


了利益一切平凡的眾生,便應眾生之根基而施設種種應化身。


 


  我們可以從歷史上看到,佛陀在證得圓滿佛果之後,對弟子分別給予不同


 


教法,包括三乘因緣法和六乘法﹒另外還指出了修行的果位,並傳下密咒


 


法。


 


  第一種因緣乘的教法屬於小乘法,是為聲聞根器的眾生所說;第二種教法


 


適合緣覺眾;第三種教法屬於大乘,是為了那些發願成為菩薩的有情而說


 


的。佛陀分別教導這三乘法,主要是應三種不同根器的眾生而宣說的。


 


  若依照三乘中第一種聲聞乘的教法勤加修行、可以證得聲聞阿羅漢的果


 


位。同樣地,若由於緣覺的根器,修習緣覺乘的教法者,可以證得緣覺阿羅漢


 


的果位。而修行大乘佛法,如禪修空義,或修習六度萬行,則可以證得從初地


 


至十地菩薩的果位。


 


  從聲聞、緣覺二乘根、道、果的修行次第來看,若要加以深入的探討,一


 


而言,可以就兩個層面來說:此二乘行者專心致力於去除自身的煩惱與障


 


礙,並滌清自身造作的惡行;此二乘行者所受持的戒,包括了在家居士戒、沙


 


彌戒、比丘和比丘尼戒等。所有戒律中,最基本的就是在家居士所受持的三皈


 


依;皈依佛---不皈依自在天魔;皈依法---不惱害一切眾生;皈依僧---不皈


 


依邪眾外道。


 


  若將所有大乘經典的基本要義加以歸納,不難看出重點是:完成無量無邊


 


利他行,以饒益一切有情眾生。例如:大乘佛教最重要的戒律是菩薩戒,當


 


受持菩薩戒時,要發願:一如過去諸佛菩薩生起覺悟之心,我也要生起覺悟之


 


心;一如過去諸佛菩薩發菩提心,完成無量利益有情眾生的利他行,我今也要


 


發菩提心,同樣成就無量利他行以饒益有情眾生。從這樣的誓願和菩薩戒來


 


看,可以知道大乘佛教所強調的、就是成就利他行。


 


  對於金剛乘而言,上述三乘的教法統稱因緣乘,是進入金剛乘的基礎。為


 


成佛,若是要依金剛乘的法門修行成佛,首先必須受持在家居士戒中的三皈


 


依,以此為基礎,就可以繼續受持菩薩戒。經過這樣的訓練之級,由於實修金


 


剛乘法門的因緣或基礎已經具足、便有可能專修金剛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心想願成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