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明的特色

  中國文明起源是以黃河、長江、遼河三大流域為單獨發展基礎,在多樣性的生態環境裏造就了不同文化選擇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各中心社會複雜化的具體機制不盡相同,北方半乾旱半濕潤地區,灌溉水利工程大約是社會複雜化的機制,處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帶的長江流域則以洪水控制體系為社會分層的機制。不論南北地區,由於社會內部分層由來已久,加上中國文明起源主要集中在東部二級臺階以下的平原地區,實際無大的地理阻隔和大的破碎地理單元,政體傾向于至少在文化區內的集權化。所以,中國文明過程更趨向於從酋邦社會向成熟的早期國家過渡,不大有機會進入到兩河流域式的“原始民主制”城邦。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面向太平洋,背倚歐亞大陸,幅員遼闊,發展空間絕對比尼羅河和兩河流域要寬廣的多。因而中國的文明模式更容易傾向於中心輻射型,而不是埃及和兩河香腸式的模式。

  中國歷來以農業為經濟基礎命脈,貿易在古代一直未能佔領社會經濟主體的地位。因此中國文明進程中,“城市革命”可能不是最首要的。因此中國缺乏形成古印度“城市文明”的土壤。

  隨著龍山時代堯、舜、禹酋邦在黃河從黃土高原向華北大平原跌落的出口上穩穩地站住腳跟後,黃河在此無法隨意擺動又給黃河中游帶來可預測的豐富的水利。這個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選擇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穩步前進。而長江中游石家河文化、下游良渚文化和早先的遼河流域紅山文化,因選擇了非可持續發展道路而先後崩潰或原地踏步,最終促成以黃河中游一枝獨秀的局面形成。中國文明一體化進程正式啟動,中國文明蛛網式核心輻射型模式誕生。

  中原文明核心形成後,採納大河文化心態,彙聚千流,吸納百川,使中原文化具有水一樣優良的融合性、滲透性。開禹貢九道,將原各文明起源中心的優秀精華吸納于中原,集四方成就之大成,方使中國文明生生不熄。禹貢九州的分劃、五服、九牧、十八岳的官僚體制充分顯示出中原文明核心輻輳八方的外交型行政管理手段,同埃及內向型官僚體制迥然不同。

  中國文明起源地區的生態環境的多樣化,造就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一體化後又長期地充分保留了地方文化的多樣性,從文化、政治、宗教、思想、哲學等諸多方面為文明核心源源不斷地提供多樣化的養分,以保持中國文明經久不衰的生命力,這是埃及、兩河甚至印度所缺乏的,這也正是中國文明這個唯一一個從誕生之日至今從未被打斷的文明成功的秘訣。



  總之,中國的文明起源模式是多元一體化的蛛網輻輳模式,從其起源到形成,一直帶有集權色彩,完全不同于市民做主的“原始民主制”城邦政體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想願成大師 的頭像
    心想願成大師

    Grace心想愿成俱樂部 -Grace Wishes Come True Club-Golden Sun Age-超時空宇宙

    心想願成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