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恆星
恆星是擁有巨大且緻密的電漿體,是在宇宙中靠核聚變產生能量而自身能發熱發光的星體。最接近地球的恆星就是太陽。過去天文學家以為恆星的位置是永恆不變的,以此為名。但事實上恆星也會按照一定的軌跡,圍繞著其所屬的星系的中心而公轉。不像行星,所有的光都是反射的,恆星因為是一個熱源,能自己發光。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恆星可以定義為:經由重力與流體靜力的平衡趨向球體的電漿體,經由核變的過程產生自己的能量。
2.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的球體,環繞著恆星的天體(最新的發現表明,有些也沒有繞著恆星轉)。
3.衛星
衛星是環繞一顆行星按閉合軌道做周期性運行的天體。
4.人造衛星
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以太空飛行載具如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裝置。
5.彗星
彗星,或稱掃帚星,是一種天體,由太陽系外圍行星形成後所剩餘的物質(如冰凍的氣體、冰塊、塵埃)組成。彗星質量很小,只有地球質量的幾千億分之一,通常沿著扁平的軌道圍繞太陽運行。繞行一周所需的時間由幾年至幾百萬年不等。
6.流星
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
7.隕石
隕石是未燃盡的流星體從太空掉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物體。大多數隕石來自小行星帶,小部分來自月球和火星。隕石多半帶有地球上沒有或不常見的礦物組合,以及經過大氣層高速燃燒的痕跡。
8.星座
星座是指天上一群群的恆星組合。在三維的宇宙中,這些恆星其實相互間沒有實際的關係,不過其在天球這一個球殼面上的位置相近。自古以來,人對於恆星的排列和形狀很感興趣,並很自然地把一些位置相近的星聯繫起來,組成星座。
9.星雲
星雲就是散佈在銀河系內、太陽系外的一堆堆非恆星形狀的塵埃和氣體(星際物質),它們的主要成份是氫,其次是氮,還含有一定比例的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
10.星團
星團是指恆星數目超過10顆以上,並且相互之間存在物理聯繫(引力作用)的星群。
11.銀河
銀河系(Milky Way)是太陽系所處的星系。過去它被認為與同處於本星系團的仙女座大星系一樣,都是旋渦星系,但最近研究指銀河系實際上為一棒旋星系(barred spiral galaxy)。因為它像一條流淌在天上閃閃發光的河流一樣,古稱銀河。
12.太陽系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的重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8顆行星、至少165顆已知的衛星、3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冥王星和他的衛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