臟與臟之間的關係
心(火)與 |
心主血,藏神。脾主運化,統血。 |
心(火)與 |
水火陰陽相互為用。 |
肝(木)與 |
肝所藏之血 ,有賴脾的滋生:脾的運話,需肝的疏洩協調。 |
肝(木)與 |
肝藏血,腎藏精。子母之臟。 肝血依賴腎精滋養,腎精得肝血所化之精的填補。精血同源,肝腎同源。 |
脾(土)與 |
脾虛─肺虛,體倦無力、少氣、懶言。 |
脾(土)與 |
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
肺(金)與 |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
臟與腑之間的關係(互為表裡)
心與小腸 |
心經實火可'移熱於小腸',引起尿少、尿赤,排尿時前陰灼熱等小腸實熱證。反之,若小腸有熱,亦可循經上炎及心,見心煩、舌赤,甚則舌體糜爛。 |
肝與膽 |
同主疏洩。肝火旺或膽火盛,都可出現脅痛、口苦、咽乾,性躁易怒。肝膽濕熱而致的黃疸,既有發黃、口苦之膽汁外溢,有有脅痛、納呆等肝氣鬱結表現。 |
脾與胃 |
脾運不佳,久則影響胃納;胃納失常,亦可影響脾運,臨床常見脾胃同病。 |
肺與大腸 |
肺有火熱之邪,氣機壅塞,肅降失職,則可引起大腸實熱,壅滯不通,而見便秘不行;反之,若大腸積熱,津虧液燥,大便秘結,傳導阻滯,亦能影響肺氣肅降,出現咳喘。 |
腎與膀胱 |
共同完成水津的調節與排泄。膀胱的氣化作用決定於腎氣的盛衰,腎氣充盛則膀胱開合有度,水液能正常代謝。 |
腑與腑之間的關係
消化功能在胃、小腸與膽的協同作用下完成;吸收功能主要在小腸,同時與大腸、三焦也有關;排泄功能則在膀胱、大腸和三焦共同作用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