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穿著紫色漂亮衣服的茉麗有一頭像太陽般閃亮的金髮,和非常美麗的紫色眼睛,大約兩公分的小小身體。茉麗生於七月十五日,那天是我細心照顧的牽牛花第一次開花的日子。……」這是九歲的日本女孩二見加澄將她和牽牛花精靈之間溫馨的友誼寫成的故事,獲得日本著名的「菊池寬賞」中小學生類小說優等獎。



二見加澄曾經就讀的七田學校以「右腦教育」在日本幼教界獨樹一幟,有三百多所分校,培育出許多想像力豐富的孩童,該校創辦人七田真的著作《超右腦革命》在日大賣數十萬冊,台灣也十分暢銷,但也引起相當多爭議。七田真在去年十月第二次來台講習,不少學員受到啟發,紛紛辦起右腦實驗班。



「右腦教育」究竟是什麼?對國內的幼兒教育有什麼參考價值?又可讓天下父母有些什麼反思?





座落於台北東區巷弄的一所幼稚園上學期來了一位蘇老師,星期五下午,長條的桌子八個小朋友一字坐開,期待一個很不一樣的課程。課堂上老師拿出漂亮的動物卡片和大家玩遊戲,每個人各發五張不同的動物卡,小朋友隨意排列後,十秒鐘內卡片蓋起來,讓小孩猜五個動物的排序,大家猜得不亦樂乎……。



教了二十幾年幼稚園的蘇麗惠老師去年剛從幼稚園園長退休,十月參加中國生產力中心主辦的「超右腦革命」種子講師培訓之後,目前在三個地方義務的教授這套課程,「孩子都好喜歡上這個課,下課了他們說還想再玩,」蘇麗惠表示,這類瞬間記憶的遊戲,可以訓練孩子專心觀察。實驗幾個月下來,她認為這套右腦的課很值得推廣。





發現右腦

右腦引起注意,最早起源自一九八一年,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羅傑‧史貝利博士因為發現右腦的功能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就被教育、企業、醫療各界廣泛應用。



史貝利是在多年研究癲癇病人的治療法後發現,左腦是語言的、邏輯性的思考模式,主管分析、理論等理性活動,右腦則是圖像式的思考,主管想像、直覺等感性活動。約在同時期,布萊克斯力所著《The Right Brain》出版,後來日本將之譯為《右腦革命》,幼教學者七田真就受此啟發,以幼兒為對象,研究右腦功能的運用,並研發出一套教育方法。最早邀請七田真來台講授右腦教育的前中國生產力中心總經理石滋宜,則是把右腦的觀念運用在企業界,他多年前提出的「企業文化」理念其實也融入了相當的右腦觀念──「理性的方法不可能改變人,感性的方法才可能改變人」,二年前更進一步推動以EQ、創意管理為訴求的「右腦領導」。





沒有效率的思考?

據統計,全世界約有八成多的人左腦比較發達。何以如此?台北市立師院創造思考教育中心主任陳龍安指出,這和左腦在語言和邏輯思考上先天的優越性有關。



以打橋牌為例,當要出牌時,右腦會天馬行空地東想西想,也就是所謂的擴散性思考,左腦在難以忍受這種沒有效率的思考方式下,就會立刻接管,同時整理出一條合乎邏輯的思考路線──先過濾出可以選擇的牌,然後考慮哪張最有勝算,對家若有某張牌會怎樣,若沒有又會怎樣,這樣抽絲剝繭推敲下去,結果就明朗了。左腦的明快和效率容易主導在日常生活大部份的思考或學習新事物,右腦根本很難插手。



此外,長期以來功利性的教育方式強調數學、語文、邏輯、分析等能力的培養,音樂、美術、創造力的培養較不受重視,而傳統上,父母大都希望子女當律師、醫生、或科學家,而不是詩人、畫家。外在環境傾向於左腦思考,人們的左腦愈用愈發達,右腦在多重壓抑下少有機會使用,功能就日漸喪失了。



右腦的功能被史貝利發現後,在國內也漸被不同領域人士注意。例如多年來皆以「創造力思考」為學術研究主題的台北市立師院特教系教授陳龍安曾提出一系列增進兒童創造力的方法,他便十分強調運用想像力和擴散性思考,陳龍安指出,這就是一種右腦的操練。



企業界有人提倡用呼吸、冥想來改變情緒、思維的作法;補習教育界提倡的「心靈藍圖」觀念──用繪圖方式做筆記取代傳統條列式筆記的學習方法,也正是右腦主管圖象思考的運用。





右腦四大功能

要活化右腦、提高創意,一般提出的論點,多半是以奔放的情感和豐富的想像力去發掘和體察外界事物,但七田真則強調除了運用右腦圖象、想像能力外,還需要啟動右腦特有的「記憶力」和「波動」功能。



七田真在《超右腦革命》一書中指出,右腦具有「高速大量記憶」的機能,他解釋,左腦是把外界接收到的訊息轉換成語言傳達,是屬於「直列式處理」,訊息必須一關一關的依照順序處理,相當費時;右腦則將到手的訊息以圖象、圖畫處理,瞬間就可完成。同時左右腦記憶的量和記憶保存的時間也有懸殊的差別,「左腦為了騰出新空間讓新的東西進去,就必須把舊的記憶捨去,右腦的記憶則是永久保存的記憶」,他指出,為何有人記憶好得像本活字典,即所謂照相機式的記憶,就是使用右腦所致。



右腦的第二種功能來自於記憶與想像力結合,而產生「超越自我經驗與知識的構想。」



陳龍安也同意記憶力與創造力的關係密切,他表示,創造力的要素之一是需要有知識、經驗及足夠的資訊,因此若有好的記憶力,要創造發明時,資料庫就能源源不絕供應材料。



據七田真的理論,右腦的第三種機能是和宇宙的波動產生共振的能力。



他解釋,腦細胞由腦波的電力能源來運作,腦波以不同的波長由密集到緩和分為β、α、θ、δ四種;成人清醒時出現的是β波,幼兒的腦波為α波,θ波則為即將進入睡眠時產生,作夢時也是此種腦波,δ波在熟睡中出現。



「宇宙的波動是七‧五赫玆,剛好位於α波與θ波中間,人類可以靠冥想把自己的腦波維持在七‧五赫玆,這時和宇宙的波動同頻,理論上,就能夠接受到宇宙的動力能量。」七田真說,若經常反覆練習,再經過圖象訓練,感覺會更敏銳,發揮「第六感」,進一步者還具有透視力、心靈感應、念力等靈魂能力(ESP)。由於胎兒和嬰兒的腦波都是七‧五赫茲,所以小孩子年紀越小,ESP能力就越高。





「天」才的誕生

七田真認為真正的創造力是從未來的空間以圖象降臨。他舉出了許多知名的創作者靈感的來源為例,莫札特說「我自己也不知道我的樂章是從那裡湧出來的。只要在無人干擾的情況下靈感就源源不絕。」三島由紀夫說:「想要寫書的時候,書中人物就在腦中浮現,我要做的只是把他們說的話抄下來而已,完全不需要構思情節。」



除了圖像思考、大量高速記憶、和宇宙共振的能力,七田真提出右腦的第四種功能是「高速自動演算」。世界各地都有許多五、六歲的小孩能在二三秒內算出五六位數字乘除法正確答案的心算神童,七田真認為那便是右腦高速自動處理機能和圖象化機能的作用。他也以測量腦波的正電子放射斷層照相(PET)的數據佐證,腦波數據顯示,平常人在計算的時候是左腦的活動,但算盤名家在計算時是右腦的活動。





本能的奧秘

有趣的是,右腦這些超級能力,卻是來自於人們未經教育和文明化之前的本能。腦科學家早在一九七五年便已發現:位於腦部最上層、掌管人類的知識、語言等知性活動的大腦皮質是靈長類才擁有的構造;第二層的大腦邊緣葉,是大腦皮質形成前就已成形的,主管喜怒哀樂等感情活動,是哺乳類即有的構造;第三層的腦幹,又稱爬蟲類的腦,掌管呼吸、心跳等生命本能。



「這個本能的腦,因為人類使用語言、發明各種文明利器、發展理性的關係,使得大腦皮質非常發達,人也愈來愈『聰明』,但卻相對地喪失了預知地震的能力、喪失了從大自然的變化去測知蔬菜魚類新鮮時期的能力……。



要找回人腦與動物腦間的平衡,「必須要活化腦幹的功能,尤其是腦幹的中樞──間腦。」七田真表示,所謂開啟「右腦」,嚴謹的說法「應該是右半球的間腦」,也可說是開發人腦深層的潛意識。





意象訓練

而如何活化間腦,七田提出了「意象訓練」的法寶,成功的意象訓練能使人和宇宙的意識相通。訓練原理是催眠暗示的方法。



上課的時候,小朋友圍成圈圈坐著,在寧靜優美音樂聲中,老師以溫柔的語調指示孩子們閉眼、深呼吸、吐氣,然後進入想像世界──想像去逛百貨公司、或想像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飛去油菜花田吸花蜜……,也有先看圓形色卡,然後想像色卡顏色的變換,「訓練到最後,讓眼睛可以看到各種自由變換的意象」,七田真以他多年實際經驗表示,做這類遊戲時,孩子們大多可馬上進入意象世界而且可以描述出看到的、感受到的畫面。





不求甚解?

七田課程的另一特色,在於並不教授知識道理,只是將資訊大量輸入,因為在快速輸入時,左腦無法迅速將之邏輯、語言化,只好被迫休息,而改由右腦接手。而「右腦能在輸入事實後,從中找尋運作的法則來自由操作處理。」



一間位於木柵的家庭實驗班裡,英文老師在一二分鐘時間內,快速翻讀數十張有文字和圖畫的卡片,小孩目不轉睛地盯著卡片。依照七田真的說法,卡片快翻可以活化小孩本來就有的右腦能力,右腦一經開啟,學語文不必刻意去強記,自然能夠記得又快又多。



活化右腦的第三個方式是記憶訓練,七田教材中包含了「直觀象」、速讀、聯想記憶法等十數種記憶遊戲。



課堂上,老師在白板上放上十張不同圖案的卡片,然後在每張卡片間用一個小故事銜接,以在腦中塑造畫面,便於記憶。七田表示,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小孩已經不需要文字銜接,記得四、五十張很容易做到,即使是一百張對許多孩子也不難。」





心靈教育

在開發「右腦」或人類學習潛能的理論與實踐之餘,七田仍不忘強調,左右腦必須均衡發展,相輔相成,而右腦教育的終極意義其實是一種心靈教育。「顯在的意識是競爭、嫉妒、對立,而愈深層的意識,愈趨向同理心、和平、愛。」



他認為人體之內潛藏著宇宙意識,宇宙意識是創造萬物的意識,創造的原理是愛、慈悲,因此當人類的心和宇宙意識成為一體時,就能接受到這種波動。



因此在日本的七田教室十分重視老師的愛心,也很鼓勵幼兒媽媽一起來上課,而且如果親子關係不好,老師還會教導媽媽如何建立母子間的「一體感」,因為七田認為孩子唯有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裡,右腦教育才有效果。



由於右腦理論的運用仍在起步階段,作法也引起不少質疑,而以七田真教育法為號召的學校,雖在日本一地就有三百多所,但卻一直無法被正規教育體系接納。



「遭受反對是可以預期的,」對右腦潛力抱持極大信心的石滋宜表示,反對者多以無科學證據來駁斥,但「感應這東西怎樣能用重複的實驗來證明?」「人類對腦的瞭解還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目前只對硬體結構瞭解較多,但軟體還有一大片未知,七田真對腦部運作機制的詮釋,是以現象來推論的。」石滋宜認為,七田的方法還不能說是已經完美無缺,但絕對是一個正確的方向。





心靈納入科學的研究範疇

而感應是否能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 研究氣功和人體特異功能多年的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嗣涔卻十分肯定,他指出心靈活動納入科學範疇是八○年代以後大腦科學研究的新領域,「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史貝利對分裂大腦的研究是一個重大關鍵,他發現一個完整大腦的功能是左右半球交互作用後產生的新特質;因此過去心靈本質被認為是無法由神經生理學解釋的特質,其實可以用大腦神經複雜化後所湧現的新特質這種觀念來理解。」



李嗣涔解釋,電腦內的電晶體就像是大腦內的神經,而大腦的智慧則是神經複雜連結後產生的新特質,屬於高層次的運作。「學電的人都知道,電晶體的功能只能把訊號放大,但是幾個電晶體做適當的組合就能夠儲存訊息,這個新功能的出現,就是複雜體系作用後的結果,因此要用新的理論去解釋,不能再用量子力學去理解,而要用電路理論去分析;」因此七田真以屬於低層次的腦波運作變化來解釋創造力等智慧層面的運作,顯然還不夠,應有更縝密的科學驗證。



「經過十多年科學實驗的檢驗,特異功能中手指識字、念力、隔空取物已經證實其存在,」李嗣涔舉例,但為何特異功能者在運功時腦中都會產生圖像螢幕?是在大腦的哪個部位產生?正是許多科學家努力要去解開的奧秘,七田提出的觀點,例如「第三隻眼」的部位在間腦中的松果體也並非不可能,但還需要實驗提出證據來證明。



撇開爭議極多的科學角度,從教育面看,教育人士和父母們面對不斷推陳出新的教育方法,該怎麼辦?





殊途同歸

台北市立師院教授陳龍安從創造力訓練的角度來看,他肯定左、右腦兼顧的方式,但他不認為傳統的教育就一定是左腦,傳統的講述教學仍然可能會培養出有創造力的人,關鍵往往在於父母、老師的態度和觀念。而以研究創造力二十多年的經驗看來,「從天而降」的創造力只屬於少數人,陳龍安認為創造力是可以教的,大原則是從生活中培養,多元啟迪、多方刺激,他舉例,家中天花板要重新裝潢,何不讓孩子參與選顏色、配圖案;上館子時,問孩子餐廳的菜為何有此味道,是怎麼配出來的?這道菜沒有蔥了,可以用什麼代替?讓孩子樂在其中;「好奇、質疑、挑戰」就是培養創造力最好的方法,問、想、做三個步驟後,父母還要有一份接納、欣賞的心,才不會扼殺孩子的創意,因此核心精神是父母、老師有心,簡單的說就是「愛的教育」。



陳龍安指出,七田真提出的意象訓練、記憶遊戲其實和他的方式異曲同功,對創造力確有助益,但是他提醒父母「沒有速成的創造力,」從生活、自然中點滴的累積才是根本之道。





揠苗助長?

兒童心理學家游乾桂則強調,人的成長需要經過時間來錘煉,成長中若缺乏沈澱、反芻,十分危險。舉個例子,幼兒就算很快習得三四位數字運算的結果,若導致成學習上的不經大腦思索、不求甚解,是否會造成日後學習上的障礙?這點必須考慮。



從心理治療的角度,七田真「意象訓練」的觀點則獲得普遍的肯定,游乾桂指出,小孩在十二歲以前,可稱為『卡通年代』,腦中思想的都是畫面、圖像,因為認知結構還沒發展,與其多接觸文字,不如多用些圖像式的教法如漫畫、故事、遊戲等,對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很有功效。



屏東師院藝術治療副教授范瓊芳也十分肯定「意象訓練」的價值,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有些意象訓練的項目,引導的老師最好要有心理學背景,才能分辨孩子的反應,避免不當的幻覺或想像一直發展下去。





回歸本質

范瓊方認為七田真的理念,最值得深思的是,「提醒我們如何去開發人類原本具有的本質和能量,」她以多年研究、觀察幼兒心理的經驗指出,「孩子的心靈世界原本是多麼純淨美麗,具備多麼豐富的創造力,」父母該做的不只是送到才藝班,讓孩子多學些「東西」,而忽略了本質的層面;更應該走進他們的心靈世界,去引導、欣賞孩子天生就有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她表示這種開發深層自我能量的觀念,就成人自我的學習成長來說,也很有價值,「藉著圖象訓練的冥想法,試著完全地給自己一些些時間,去聽自己心中的聲音,在深深的呼吸氣息中,去看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善美的原始性靈,」范瓊方指出,人的內在深處都有一份自癒的能力,可以去改善甚至解決身體的疾病或心理的問題,只是人們習慣於外求,所以七田真這種回歸原始自我的觀念相當值得提倡。



反璞歸真,身、心、靈合一的全方位成長、治療,正是時代趨勢,「右腦教育」在此精神、生活方向之上,增添理論及方法的架構,下一步則待學術界與教育界更深入的研究,讓廿一世紀的人類能面對更廣闊的天空和更深層的自我。
 

參考資料 http://www.sinorama.com.tw/ch/print_issue.php3?id=199938803044C.TXT&mag=pas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心想願成大師 的頭像
    心想願成大師

    Grace心想愿成俱樂部 -Grace Wishes Come True Club-Golden Sun Age-超時空宇宙

    心想願成大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