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地球的小行星
生物滅絕級的事件不太可能發生,但“空中爆炸”可以夷平一座城市。
撰文 羅賓勞埃德(Robin Lloyd)翻譯 謝懿
今年6月13日,一顆被命名為2007 XB10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這個小行星直徑1.1公里,足以造成全球規模的大災難。幸運的是,跟其他近地小天體一樣,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遠,有1060萬公里,相當於地月距離(約 38.4萬公里)的 27.6倍。事實上,還沒有巨型小行星似乎會在短期內改寫地球的歷史。但壞消息是,在未來200年裏,或許會有一顆小型太空岩石在大氣中爆炸,威力足夠摧毀一座小型城市。
近地小天體(near-Earth object,NEO)是到地球的最短距離小於 1.95億公里的小行星或者彗星。2009年,NASA觀測到 90個闖入 5倍地月距離以內的天體,其中 21個進入 1倍地月距離。近地小天體“獵手”通常會尋找它們在照片留下的“斑點”,如此短暫的觀測很難計算出它們的軌道。因此科學家只能先估算出它們可能撞擊地球的概率,然後等待更多觀測數據。NASA已經發現了 940個直徑不小於 1公里的近地小天體(約佔這一大小近地小天體估計總數的 85%),所幸它們都不會和地球相撞。(造成恐龍滅絕的近地小天體直徑約 10公里。)
根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今年公布的報告,一些較小的岩石反而能帶來更大的威脅。直徑不小於 140公尺的小行星和彗星數量有 10萬左右,它們不會帶來世界末日,但即便是其中最小的一個撞上地球,撞擊能量也可達 3億噸 TNT當量。平均而言,這種規模的撞擊事件發生的頻率(直徑 140公尺的天體每 3萬年撞一次地球),要比公里級小行星撞擊(每70萬年一次)大得多。
考慮到潛在的危險,美國國會於2005年下令,要 NASA在 2020年前發現這些近地小天體中的90%。但是 NRC發現,預算短缺使得科學家無法在截止日期前完成這個目標。無論如何,從風險的角度來看,科學家還要考慮更小的天體,因為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是直徑 30~ 50公尺的“城市殺手”,也就是那些會在大氣中爆炸的火流星。最著名的一次毀滅性“空中爆炸”發生在 1908年西伯利亞通古斯上空,它將超過 2000平方公尺的區域夷為平地。美國亞利桑那州著名的巴林格隕石坑也是這種大小的一顆隕星造成的。
現在,有關空爆的最詳盡信息掌握在美國國防部、能源部以及《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監測站手中。NRC已經提出要求進一步共享這些保密數據。據他們估計,25公尺級火流星的空爆每 200年會發生一次。大部分爆炸會發生在海洋上空,對生命的直接威脅較小,但有可能引發海嘯。NRC專門小組成員、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的馬克博斯勞(Mark Boslough)介紹說,平均每年都會發生一次 4公尺級天體的爆炸事件。
如果發現了會危及人類生命的近地小天體,該怎麼辦? NRC專門小組成員、美國馬裏蘭大學的邁克爾F埃亨(Michael F. A'Hearn)說,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還不成熟。對於還有數年或者數十年時間才會威脅地球的中等大小天體,運動撞擊最為有效。辦法之一就是,讓一個或者多個航天器去撞擊天體來改變它的軌道。如果預警時間只有幾個月到幾年,對於直徑超過 500公尺的天體,核爆炸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阿赫恩認為,對於預警時間較短的“城市殺手”級近地小天體,唯一選擇或許就只有疏散了。幸運的是,做到這點很容易。更加值得慶幸的是,似乎沒有什麼東西會撞上我們——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心想願成 公告
- Nov 09 Tue 2010 12:13
Grace心想願成俱樂部-12件可能會改變未來的大事-11.小行星撞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