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六層光體:佛性/基督體(Buddhic /Christic Body):
這個光體的命名不是屬於個體化,而是在他們體現佛性及基督的意識後,才能有此稱呼。在世界上有許多重要宗教的老師及創始者,都體現這樣的意識狀態。
功能:佛性體促進超越分離性個體意識的擴展,這樣可以讓本體掙脫個體,而將其他人涵蓋進來;像家人,朋友,社會團體,靈魂團,最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類。透過與其他人的合一,佛性體也能促進直覺式的理解,而了解那些都是已知的知識。佛性的層級是瑪那/高心智體、因果/靈魂體、心理/智力體、星光/情緒體、及肉身體的快樂與幸福的來源。這是屬於幸福能量的世界。
這層光體最後會用愛的力量、統合為一與智慧來蛻變、療癒及解決人們所有的問題。
佛性/基督體包含人類原型的完美狀態,融合人的個性及佛性/基督體的原型體現,是人類進化的目標。
意識範圍:佛性意識的開始,是在靈性的途徑上產生非常顯著的進步。這個狀態將啟動直覺力( 是一種瞭解愛的智慧的能力,而沒有想法及運用超自然的能力)及對其他人的同情心。
純淨的佛性意識是超越個性的本性的擴張特色,以致於你的意識足夠大到辨識其他的個性及靈性群體。世界性的老師用這方式體現這樣的狀態,他們完全奉獻自己的個人特質到人類群體的美好處。在這個層級的合一狀態是非常真實及強烈,因為你會處於和其他人持續合一的欣喜若狂的狀態,這是一種強烈的愛與持續總體生命的狂喜高潮的狀態,所以達到佛性/基督意識的狀態,會包含強烈、極為興奮的狂喜經驗,如果沒有產生這樣的經驗,表示沒有真正達到純淨的佛性/基督意識的狀態,而只是它在心理或星光層級的反射,或是佛性層級混合心理或星光層級的意識狀態。佛性/基督的意識是一種個人自我超越的狂喜狀態。
真正持續在穩定的基礎上達到這層意識狀態的人們,會有以下的記號,就是他們的意識從不會導向自己的個性,他們從不會或很少談論自己的個性。他們的行動及願望沒有個人的特質,完全是無私的,因為他們存在自我實現的源頭及持續感受強烈的幸福感中。此外,他們的表情會讓人感到安心、充滿同情心。
佛性體的載具,有屬於祂這層級的五種感官:理解(佛性體的感覺有利於實行任何一種療癒及形成整體性的方式)、聽覺(佛性體會有四種聽覺:個人、其他人、某人的靈魂群、某人起源的行星質體)、神聖視覺(佛性的視覺會使人看到所有神聖的事物)、直覺(佛性的味覺,認知人所有形式的本質)、理想主義(佛性的嗅覺,感覺完美理想的能力)。佛性意識另一個特點是無所不知,了解所有的事物。實現與神一體是開始於這個階段,佛性意識體現神性之愛的層面。
佛性體存在佛性宇宙,裏面充滿金色及白色光、深奧的智慧、在光生命體內一組組旋轉的曼陀羅群。
形體/結構:當佛性/基督體覺醒時,可以理解是一團大型向外旋轉的漩渦聚合體。錐形構造是漩渦的能量,這個光體非常有彈性,當祂的專注力導向一個目標(在祂本身的層面、或心智、星光、肉體層面),祂會擴大、拉長並運用比光速及思維更快的速度,移動到目標處,接著漩渦隧道會進入目標中,方便馬上發生的目標物統合及合併作用。中央光能量柱,顯示當下意識狀態的範圍。很少會有佛性體單獨出現的情形,祂們通常會與佛性體群組內的其他佛性體作動態的交互聯繫。這也表示佛性體是群組式的活動。祂存在第六空間維度。
能量覺醒的方式:痛苦及受難能開始覺醒對其他人的同情心,這是佛性/基督意識的第一絲微光。當一個人開始展開自己的進化時,並經由有紀律的靈性冥想練習,接著他的痛苦及苦難就變成不需要的行為,因為被幸福感所取代。喚醒佛性意識主要是經由某些種類的冥想練習,對家人、朋友、人類、世界的愛的服務,也能有助於佛性意識的覺醒。